最新消息

「饅化」是什麼意思?有不會導致饅化的產品嗎?

「饅化」是什麼?「饅化」是什麼意思?

饅化」這個詞最早是先從中國飄洋過海而來的,英文叫做「Overfilled syndrome」,主要用來形容或是表達人可能過度、或醫師 操作或施打 填充物不當,導致臉部的異物感很重,視覺面部線條不再自然。

  • 饅化的英文叫做Overfilled syndrome,也就是過度填充症候群。
  • 常見原因包含:填充物注射位置不當、填充物體積超過該部位的負荷。
「饅化」是什麼意思?

會造成「饅化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?

  1. 過度填充
  2. 施打層次錯誤
  3. 填充材料特性
  4. 醫師的專業度
  5. 審美觀改變

以上原因是比較常見的分類,因此每個人會造成饅化臉的成因,需要透過專業醫師進行評估,畢竟注射的量與部位,屬於「醫師與施打者雙方進行溝通所做的決定,而每個人的審美觀是有差異的」。

饅化的原因1:過度填充

當一次施打的劑量過多,臉部突然間被撐得很飽滿,就屬於過度填充;另一種情況則是之前的填充物還沒有完全代謝,多次的施打也會一直累積。

饅化的原因2:施打層次錯誤

玻尿酸要打在哪一層,光是這個問題就可以有很多回答,但是可以簡易的理解為打得比較淺層,呈現較為飽滿;打得深層,起到支撐的幫助較大。

因此要與專業醫師在技術上做充分的調查,也要有完整的溝通,才不容易產生饅化臉。

饅化的原因3:填充材料特性

填充物的選擇有很多,每個對臉部起到的幫助也有落差。

  • 天然玻尿酸:純天然玻尿酸實際上在體內代謝的速度很快,在幾天~幾周就會分解掉。
  • 長效玻尿酸填充劑:市面上許多玻尿酸注射,會透過BDDE 作為交聯劑,做為增加穩定性與持久性。但如果大量殘留於肌膚就可能有鼓一塊或是過於飽滿的現象。
  • 膠原蛋白增生劑:屬於刺激自體膠原增生的產品類型,幫助可以達到1-2年,一樣過度施打或是施打層次不當,也可能造成饅化臉。
  • Profhilo逆時針:結合高分子與低分子玻尿酸,且不含BDDE交聯劑,優點在於緊緻與改善膚質。

饅化的原因4:醫師的專業度

注射一次玻尿酸看似幾分鐘的事情,但牽涉到醫師長期耕耘的專業度成果,有沒有發揮在施打功夫上。

以下是當醫師專業度沒有發揮會面臨的可能問題:

  1. 解剖層次知識不足 → 注射錯層
  2. 劑量與比例評估不足 → 過度填充
  3. 審美觀與經驗不足 → 不自然的飽滿感
  4. 缺乏治療規劃 → 長期累積造成腫脹

饅化的原因5:審美觀改變

同樣是追求美,但不同時期、不同地區都會有美定義的落差,這同樣反應在醫美市場會有不同的產品火紅的原因之一。

以亞洲地區作為例子,

2000年左右,大家對於下巴線條追求 v型臉,當時的常見問題就是過尖下巴的案例比較多。

2010年左右,對於臉部飽滿與稚嫩感追求狂熱,「幼態臉」這個詞也就紅極一時,而「饅化」也就隨後出現了。

本篇文章針對近期消費者對於「饅化」的困惑與疑慮進行解釋,在變美的路上,透過醫美施打在臉上的產品不同,呈現的幫助與注意事項也會有落差,大家可以透過自己臉部的困擾,進行更深入的探討與產品選擇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