玻尿酸的定義:什麼是玻尿酸?
玻尿酸:Hyaluronic acid,簡稱HA,中文也翻譯成透明質酸,最早由牛眼的玻璃體分離出來的,是一種天然保濕因子,幫助我們維持皮膚與關節的健康。
- 「玻」是指「hyal-」,意思是像玻璃一樣透明光亮,就像你的肌膚充滿水光一樣,光滑剔透!
- 「尿酸」,這個最容易讓人誤會的字,來自「Uronic acid」,中文翻譯是糖醛酸,有時還會被翻成「尿羰基酸」——這不是還是有尿有酸嗎?等等,這又是一個一個一個誤會。
👉讓我們先說大家最關心的重點:玻尿酸安全嗎?安全,你體內就有,還很多。
不過這個名字真的很容易讓人怯步,畢竟沒有人想把尿塗在臉上對吧?😭😭😭
以前第一次看到「玻尿酸」這個名詞的時候,第一個想法真的是「什麼東西?好可怕」……但就這樣放棄理解實在太可惜了!這可是超棒的存在耶。
那究竟什麼是玻尿酸呢?跟尿真的有關係嗎?
❌完全沒有——這是翻譯的問題,可以說「酸」在家中坐,鍋從天上來。
我們從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所寫的發現月刊第140期中,就可以由陳偉民老師親切且生動的解釋中理解:「縱觀玻尿酸的功能與用途,沒有一項和尿扯上關係……」。
那,如果玻尿酸跟尿沒有關係,那究竟為什麼叫做玻尿酸呢——
「尿」只是音譯撞名啦!
Ur-雖然看起來像是來自Urina(尿液),但這其實來自科學家的早期命名習慣,實際上醣醛酸跟尿液八竿子打不著關係!真正有關係的是最最最底下的組成分子Uridylic acid(尿苷酸)——的成份之一,Uracil(尿嘧啶),畫成簡單示意圖如下↓
玻尿酸(Hyaluronic acid,一種天然多醣體)
└─含有糖醛酸(Uronic acid,一類糖酸的總稱)
└─具體指葡萄糖醛酸(Glucuronic acid)
└─含有尿苷酸(Uridylic acid,具體來說是UDP-glucuronic acid)
└─由尿嘧啶(Uracil)+核糖(Ribose)組成
↑科學家最早在尿液代謝物中發現,所以用Ura-當字首。
還是很複雜嗎?
簡單來說就是同個姓氏,但關係很遠的遠房親戚,就跟你與你的曾曾曾祖母,有血緣關係,但沒見過面……
如果走路回家,突然有個阿伯看到你說:「欸!你不是那個秋鳳姐的曾曾曾孫子嗎?」想必你也會想說——「蛤?」🤷🏻

讓我們搭配Emoji,用比喻來解釋玻尿酸的構成順序👇
你可以把玻尿酸想像成一家餐廳,餐廳裡面有賣🍛咖哩飯(醣醛酸),口味種類很多,有豬肉、牛肉、雞肉……你點了一盤招牌的雞肉咖哩飯(葡萄醣醛酸),咖哩飯裡面有🍚米飯(尿苷酸),米飯雖然也有很多種類(就跟尿甘酸有很多種),但你吃的這盤咖哩飯,是用🍙白米(UDP-glucuronic acid)煮的,不是糙米,而白米這個字是由白(尿嘧啶)+米(核糖)組成……
但餐廳也有賣其他餐點啊🍜!況且你也不會因為他家咖哩飯很好吃,就以為他們家自己種米對吧?同理可證,餐廳有米,但不代表他們種米,玻尿酸雖然溯及末端有尿苷酸,但也跟尿沒有什麼奇怪關係,這只是翻譯造成的誤解。

國立編譯館認可的譯名就把玻尿酸翻譯成「透明質酸」,這是不是更容易讓人接受了呢?再說現在都用人工合成了,順帶一提,玻尿酸不會從尿裡萃取,你可以放心。